中文版 | ENGLISH | 中建网群  办公平台
尚真故事
公司简介
首页 >> 专题专栏>>尚真故事
城市更新 | 为“30岁高龄”办公楼群赋予时代活力——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项目
发布日期:2023-08-07 字号:[ ]

城市更新

随着我国步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,城市建设发展从外延扩张逐步转向内涵提升、进入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。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将城市更新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,提出要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,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”。

城市更新行动,是解决各类城市病、改善群众生活、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举措,也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“引擎”。

中建西勘院、中建地下空间公司拥有城市更新产业生态“全”产业链优势,业务涵盖前端的咨询,规划设计,中端勘察测绘、鉴定检测、加固、EPC施工,以及后端的运营策划。尤其在工程设施体检、修复、抢险以及测绘和三维建模、城市狭小空间利用、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、地下水渗漏治理、地下水浮力灾害控制、提升小区“自我造血”能力等方面具有特有技术优势。业务除了涵盖常规的“三旧”即老旧小区、老旧厂区、老旧街区的更新改造项目外,还重点布局了城市既有地下空间改造再利用、废弃矿坑改造再利用,将城市更新与站城一体化、生态环保相结合,形成了具有西勘特色的城市更新模式,能够融入BIM信息化模型、AI人工智能、绿建生态分析等行业前沿技术,为客户提供城市更新一体化服务,目前正多层面参与城市更新(老旧小区改造)项目,落地多个特色项目。

01.jpg

(设计一院 蔡葵、朱子彬供稿)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项目位于“三国圣地”武侯祠畔,项目总用地:20569.75㎡,总建筑面积:49176 ㎡ ,是成都市城市更新示范和试点项目,中建西勘院承接本项目的鉴定、测绘、加固、管探、勘察、设计,并以设计牵头完成地面械式立体停车楼EPC项目建设。项目以武侯为起点,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,突出城市更新的社会效应,为“30岁高龄”的办公楼群赋予智慧和时代的活力,蝶变成新型的文化产业园区。

作为一个位于成都老城区的改造项目,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同时又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,项目通过对既有地块开展城市更新,拓展空间功能,激发城市活力。

这里高楼林立,却又交通拥挤;

这里人来人往,却又缺少活力。

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,“年久失修”的老城区逐渐失去了对资金与人流的吸引力,业态的不合理及公共活动空间的缺失,是本次改造的最大契机。

02.jpg

武侯区是成都五大主城区之一,历史文化悠久,中外名胜富集,文化基础相对雄厚,2022年5月,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重庆市人民政府、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》,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地位日益突出。项目位于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域,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以及极强的代表性,立足缝合周边生活办公组团,打造邻里客厅职能,远期植入混合功能与业态,打造文化传承新基地、未来产业新高地、时尚消费新场景、品牌孵化新场域。

3.jpg

4.jpg

项目定位为武侯区北部片区的公共客厅,主城一环核心文旅商务区,具有推动城市发展、吸引人口集聚、激发片区活力的重要意义。

NO.1

项目基底:

5.jpg

原武侯区第二办公大楼、武侯区法院、武侯区检察院、武侯区公安局等几栋闲置的办公楼。改造前,园区整体建筑用色单调,立面平淡,主要为“白墙+蓝色玻璃”的组合形式,缺乏与武侯文化及三国文化的融合。整个园区空间平铺直叙,人与人交往的需求难以满足,冰冷的大楼、光秃秃的空地,逐渐与周围的车水马龙和老城的喧嚣格格不入。空间功能的缺失,鲜有人驻足停留。

NO.2

设计亮点:

唤醒古今文化,迸发融合力量

通过建筑立面的再设计,从建筑色彩及元素肌理出发,满足上位规划及区域定位要求的同时作为整个武侯的示范商务区,同时还需要挖掘三国文化底色,打造文化传承新基地。

05.jpg

激发公共活力,整合升级空间

景观设计将封闭的园区开发成为体验多元、开放共享的城市会客厅,提供满足各行各业,各个年龄层次活动的场地,并为此处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06.jpg

提升片区品质,盘活地区经济

通过引入高新和新兴业态,辅以合理的室内装饰设计,在稳定区域人口的基础上,吸引更多民众集聚于此进行消费与活动,不仅满足了现有周边的市民活动,还服务于整个文化功能片区,依托合理高效的运营,实现业务多样、遍地开花,打造未来产业新高地。

07.jpg

“锦官城外武侯红”——“武侯红”作为武侯文化的经典底色,应用于建筑的立面改造上,丰富肌理的同时,提升整体竖向线条的韵律感。

C栋沿街立面采用水平方向风动幕墙的设计,采用金属拉索搭建结构,控制风动片水平方向飘动。风动幕墙,随风而动,随光而变,整个沿街立面在动与静,光与暗的对比中,展现出建筑的沉稳与灵动。

NO.3

场景营造:

08.jpg

正对主入口的流云光影廊桥呈现流线美感,拾级而上,被两侧的叠水和花池包围, 白天的廊桥轻盈简洁,漂浮云端, 夜晚的廊桥灯光交织,影影绰绰。桥上视野开阔,桥下别有洞天。白色网状的连廊搭配室外场地的旱喷与绿化,色彩干净利落,氛围热烈活泼。

在桥下行走,像是穿越洞窟,层层递进,环环相扣,偶有穿梭时空之感。 在桥上行走,像是脚踩浮云,视野广阔,空间开敞,得以领略高处盛景。

010.jpg

——城市更新首先要立足于场地本身, 保留场地原有文化因子和空间优势, 深入挖掘场地所和周边场景所具有的精神内涵, 引入新的载体、力量, 方能从根本上唤醒“老区”。  

011.jpg

 “一沙一世界,一树一菩提”, 作为传统文化的物质延伸,可视性表达,体现出一种平安镇宅的禅意。简洁的形态与建筑相得益彰,锦上添花。

庭院当中的红色拱桥, 松石草木结合形成一个微缩景观, 色彩的碰撞为整个园区增添生机和活力。

NO.4

室内设计:

012.jpg

室内设计采用浅木色及浅灰色作为主色调,色彩数量少,变化多,在有限的空间里丰富视觉层次。

013.jpg

入口大堂上方化用我国古代斗拱式样,抬头即见,增强空间纵深感,缓和层高较低的弊端。

014.jpg

办公及商业中庭的设计,大量融入木纹材质,将浅木色作为亮色,实现更多光的反射,提亮整个办公环境,改善光照不足。

设置适当的框景与对景,打造木质格栅及吊顶造型,使内外空间通而不透,虚实结合,丰富楼中行走的观感体验。

NO.5

智慧停车楼:

015.jpg

016.jpg

项目内设计了建造产业园停车场,为地面械式立体停车库,车库共设计12层,建筑面积 9149.72平方米,占地面积771.35 平方米,停车数量352辆,解决产业园区停车问题的同时,缓解了高升桥片区停车难的问题。项目荣获成都市停车协会2022年度唯一“停车场库优秀设计奖”。

项目地点:成都市武侯区高升桥东路8-16号

建设规模:46000㎡

项目总负责人:张进、董晋

项目管理负责人:张文军

项目团队:王丽、蔡葵、刘小俊、苏玉红、王成、张永鑫、龙泳、白镭、朱子彬、方子铭

素材来源:《设计空间》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本页】
网站地图 | 法律声明 | 联系我们 | 帮助中心 | 中建西勘院纪委监督举报 | 拖欠企业账款事项信访联系人 | 信访投诉平台
Copyright 2017-2020 swin.cscec.com   

京ICP备08010180号